113年12月27日
桃園市結構工程技師公會
『大師系列講習會(三十一)-台灣混凝土本土化收縮潛變模式及工程應用』
一、主辦單位:桃園市結構工程技師公會 學術委員會/服務委員會
二、日 期:民國113年 12 月 27 日(星期五)9:30~ 12:00。
三、地 點:1.桃園市桃園區三民路三段180號4樓之二(公會會址)
2.google meet線上視訊會議
四、對 象:本會全體會員
五、講習目的:為強化本會技師執行結構安全評估業務之專業能力。
師資簡介:廖文正 教授
學經歷: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
現任: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兼總務長
課程簡介:
一個良好的工程設計,應考慮強度、變形與耐久性等三大面向,然而台灣的建築或橋梁設計時,仍多以強度與耐震行為等為主要目標,忽視溫度、收縮與潛變所引致的長期變形與耐久性考量,又國內目前的潛變規範大多參考國外,然而,因為混凝土材料及配比之差異,故直接使用會造成預測上極大的誤差。而近年工程設施之生命週期考量與永續發展觀念興起,工程設施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維護等均須考慮混凝土結構物長期安全與服務性。
本研究統整台灣及各國近40年的試驗資料,並建置了世界上第一個及實驗資料最完整之混凝土收縮潛變雲端線上資料庫,SCDT (Shrinkage and Creep Database in Taiwan,https://scdt.ncree.org/ );比較國內外資料庫後,發現台灣混凝土有漿體量高、低水灰比、低粒料勁度等特性,若直接套用國外預測式將不保守且低估長期變形,故選用Bažant的Model B4為預測公式之基礎,對以上參數進行本土化修正,提出台灣普通、卜作嵐及自充填混凝土之B4-TW預測式,並將修正後預測模型應用於國內長跨預力橋梁及拱壩上,進行長期使用性評估及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