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5月27日
桃園市結構工程技師公會
『大師系列講習會(二)-結構耐震設計與評估之需求譜差異探討』
一、主辦單位:桃園市結構工程技師公會 學術委員會二、日 期:民國111年5月27 日(星期五)9:30~ 12:00。
三、地 點:1.桃園市桃園區三民路三段180號4樓之二(公會會址)
2.google meet線上視訊會議
四、對 象:本會全體會員
五、講習目的:為提昇本會結構技師執行業務之專業技能。
現職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顧問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兼任教授
學歷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博士、碩士
經歷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組 長、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合聘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合聘教授
課程簡介:
結構耐震設計與評估結構耐震設計與耐震評估之需求譜差異探討
鍾立來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不論是耐震設計或耐震評估,在設計基準地震(475年回歸期)及最大考量地震(2475年)下,若仍要求結構維持線彈性,或設計難度高,或評估難以通過。因此,對回歸期長、不常發生之地震,結構允許進入非線性(伴隨可接受之破壞程度),以降低耐震需求。475年地震,結構可發揮至容許韌性容量(中度損害),而2475年地震則至韌性容量(嚴重損害,但未至於崩塌)。結構耐震設計與結構耐震評估皆折減需求譜加速度,但兩者折減之邏輯不同。
結構耐震設計係以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Fu 或FuM ),折減設計之需求譜加速度,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乃基本振動週期T (彈性勁度)及韌性( Ra 或R )之函數,韌性愈佳,週期愈長,折減愈多。另一方面,結構耐震評估則以振動週期之延長及遲滯阻尼之生成,折減評估之需求譜加速度,其折減之幅度取決於結構之等效基本振動週期 T eq (割線勁度)及阻尼比修正係數( BS 或 B1 ),而阻尼比修正係數則由等效阻尼比ζeq (固有阻尼比及遲滯阻尼比之和)求得。
結構耐震設計與耐震評估,對於較大之地震,同樣須要折減其需求譜加速度,只是兩者折減之依據及方式不同。有鑑於此,本文旨在釐清兩種折減之異同,以折減因子量化之,採土木404-100示範例之工址,闡述設計與評估之需求譜加速度之計算,探討基本振動週期(彈性)及韌性對折減因子之影響,藉此了解設計與評估之折減的差異,供工程界參考。
在475年地震,設計需求譜加速度之折減因子,由0.1T0D的0.5785,下降至T0D 的0.3333,之後不再遞減;而評估需求之折減因子,則由0.8430下降至0.3905;評估與設計之折減因子的比值從最高的1.5371遞減至最低的1.1713,評估的折減因子較大。2475年地震具同樣之趨勢,設計之折減因子由0.4910下降至0.25;而評估之折減因子則由0.8629下降至0.3307;評估與設計之折減因子的比值從最高的1.8156遞減至1.3228,評估大於設計。
綜言之,不論是設計或評估之需求譜加速度,週期愈長,折減因子愈小,折減幅度愈大;韌性愈佳,折減因子愈小,此為設計與評估兩者共通之處。相較於設計,評估之折減因子較大,折減幅度較低,評估較設計保守,此為兩者相異之處。















